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4:16    次浏览
这是谁? 蓝瘦香菇的谜之小伙汁是不是被前几天遍布朋友圈和微博的“蓝瘦、香菇”刷屏了?话说,如今聊天不发表情,都不好意思跟人聊下去!今年下半年,自媒体“新世相”发起了一项“24小时不用表情符号”的实验。在参与的数千位网友中,超过30%的人都挑战失败了。 在给读者的体验报告中,有网友写道:“我朋友对我说,‘你今天说话怎么我都听不懂’......” 的确如此,如今小编和同事朋友聊天侃大山,没有图都聊不下去!有的人甚至跟上级和客户谈正事时都不忘发那么一两个逗兮兮的图!前排网友:@叫我大王:我现在在微信上不发表情根本无法跟人正常交流,我是不是得绝症了!!@有谁不服本公主:我属于不发则已、一发不停的那种人,有谁愿意来跟姑娘我大战300回合!@我的沉默你打不开:基本当别人发图的时候,我都不说话,然后默默地将它们都收藏以备不时之需。。。@猪头的夏天:自从给领导误发了一次“给老子跪下”的图之后,老衲就退出表情包界了。。。好蓝瘦好香菇!!@不愿意飞的小公举:我比较另类,我不怎么斗图,但我超爱制作表情包给别人用~~~什么是“表情包”?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,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。在移动互联网时期,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、语录、动漫、影视截图为素材,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,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。9月8日,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全国5386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,88%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在社交软件的聊天中,会使用表情包。其中,37%的受访者在网络聊天中使用表情包的频率“很高,聊天离不开表情”,51%的受访者表示“表达情绪或有其他需要时使用”。 什么是“斗图”?斗图,顾名思义是用图来作斗争。近几年来,暴走表情广泛遍布于网络,网民们大多用作斗图。一般常见于QQ、微信聊天语境。湘潭大学李丹(化名)在同学眼里是一个很含蓄的姑娘,但是到了微信上,却被大家称为“斗图小公主”。近百人的交流群里,每当大家聊起一个话题,李丹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配上相关的表情包,若是碰上故意对发表情的群友,那将是一场“表情包斗图大赛”。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资源,李丹在手机、电脑云盘上都建了专门的文件夹,分系列存放,每一张都命了名。在她看来,年轻一代人聊天说话的很少,基本全靠表情包。例如,一个“葛优瘫”的表情就能表现出自己的无耐和“生无可恋”。 好好斗图,天天向上!表情包流行的背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,49%的受访者通常和“闺蜜等关系极近的朋友”聊天才会使用网络表情,29%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网络表情上“无区别,和谁聊天都用”。同时,64%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在聊天中的最大作用是 “活跃聊天气氛,表达情绪”,49%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能够 “弥补文字表达的缺陷,便于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”“拉近和聊天对象关系”“生动、更具即视感”“节省时间和精力”也是使用的原因。 不仅是中国,表情包也行走在全世界。《牛津词典》评选出的2015年年度词汇,是“Face with tears of joy(喜极而泣的面庞)”,这就是微信里常见的emoji表情:黄色的卡通脸上带着两滴蓝色的泪珠。选出一个表情作为年度词汇,《牛津字典》也给出了理由,它认为传统的字母很难满足时下快速、以视觉为主的沟通需求,而像emoji这样的图像文字可以填补空白。 “当代青年社交三法则,是交换教育背景、交换星座、交换微信收藏表情。”2015年年底,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陈琰娇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这样一段话。在点赞和评论的网友看来,这个社交三法则不无道理。那时,网友自制的表情包开始在校园里盛行,经常同一个图配上不同的字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—— 四川大学文学院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李宇凤认为, 表情包被广泛使用可能与现在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有关系。现在生活节奏很快,表情包就像一个速成的打包好的东西,从中选一个就能表达意思,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们心理上和行为模式上的需要。“特别是当你有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或者有些意思不太好表达,用个表情包就很方便,而且有时候比较含蓄,比文字要好一点。” 其实,表情包更大程度上像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替代。因为表情包的表意是有固定范围的,只相当于一个辅助代替某个部分的系统,用于表达日常固定生活的几种状态。对,伴随手机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,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、更加频繁。表情包是伴随着网络即时通讯技术而产生的,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文化现象。来源:新华网责编:刘思